建立四位一体课程体系
大胆创新素质教育模式
近日,全国高校第一套素质教育教材、我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编委会编撰的《大学生科技通论》《中西文化概论》《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相继出版。这标志着凝聚文理人十年探索的素质教育工程基本成型,文理学院在素质教育大胆构想的“教材――教学――辅导和‘第二课堂’”四位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由我院“大学素质教育系列丛书”编委会编撰、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一套四种)从9月起陆续出版。这是我院在素质教育模式上不断探索创新的结果。
我院从办学初始就不断地探索素质教育,经过多次论证,初步形成了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整体素质优化的、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目标。并在此目标下选择教育内容,我院设计课程体系,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通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相关教材却亟待弥补。由此,我院大胆尝试,经过两年的辛勤编撰,《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应运而生。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柳斌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序言中这样评价道:“如果许多高等院校都能像文理学院那样在建设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务真求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进取,那么,大学的素质教育也许会呈现一种新的气象,新的面貌,将有利于培育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我院董事长韩珩在前言中也这样写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及相关视频教材的出版,正是在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方面所迈出的坚实一步。”
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学素质教育的兴起,是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院是按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年轻而充满创新活力的新型普通高校。学院创办于2001年,学院创办之日,正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时。使学院成立伊始就沐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春风里。素质教育也因而一直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居于核心位置。学院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办学十年,探索十年,在建设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形成了具有文理学院特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做法和办法。学院认为,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素质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为中心,将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全程和全方位地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培养时代需要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我院董事长韩珩说:“对于学生,永远令从书编委会激动的问题并不是他们将来如何丰衣足食,而是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才是丛书编委会教育工作的永恒基石和起点。”这正是我院执著地探索和推行素质教育的缘由。高校教育质量的好坏最终决定于其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的素质高低及社会认可程度。要提升教育质量,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推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必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素质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丛书编委会采用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等分类方式,并依此来构建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设立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基于丛书编委会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探索和研究,针对素质教育在高校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素质教育课程和教材缺乏的现状,丛书编委会拟开设“中西文化概论”、“大学生科技通论”和“职业素质与人生规划”课程,首先以开设课程的方式,确立素质教育的地位、打通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途径。旨在使学生通过“中西文化概论”的学习以及配套的经典阅读,了解中西文化的历史和精髓,了解吸收接纳尊重占主流地位的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培养“地球村”和“世界公民”的意识;通过开设“大学生科技通论”课程,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开设“职业素质与人生规划”课程,使学生了解职场规则、学会在学校、职场乃至社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三门课为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分为三学期开课。第一学期为《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第二学期为《大学生科技通论》;第三学期为《中西文化概论》,(配合《精典读本》)。教学方式是采取由辅导员组织学生参加的视频课堂教学,辅导员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课堂和课后学习辅导、答疑、学习督促以及在教务处统一安排和组织下的课程考核,成绩记载。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还必须有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辅导做为保证。关于这个问题,我院董事长韩珩在《前言》中谈到:教学和辅导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丛书编委会精心制作了配套的视频教材,既解决了素质教育师资匮乏的矛盾,保证了教学质量,又使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贴近学生,更加吸引学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从跟进课程学习的需要出发,丛书编委会配备辅导员进行学习辅导、督促和考核,既解决了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的后续跟进完善的问题,又将辅导员纳入到高校素质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发挥辅导员队伍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主力军作用。其他还有:有目的地开设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等等。这样,就构成了“教材――教学――辅导――‘第二课堂’”四位一体的较为完备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这样,就将素质教育教学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层次,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从跟进学生对这几门课程的学习的需要出发,丛书编委会配备辅导员进行课程学习的辅导、督促以及考核。这样的理念和做法,既解决了辅导员队伍长期面临的职业困惑,也解决了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的后续跟进完善问题。这还是高校用人制度的一种大胆改革。
素质教育丛书具有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应用指导意义。其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素质教育课程混乱,教材差参不齐的现状和局面,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主课堂,并规范素质教育课程,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推广性。
由于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配有由一流专家讲解的课程视频教材,可以实施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素质教育师资匮乏的矛盾,并确保教学质量,可操作性强。丛书的最终受益者将是大学生,他们将在任何一个地方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我院编写组努力追求本套教材在内容上科学、健康、够用、通用、适用;在表达上深入浅出,言之有据;语言文字流畅,优美易读;在结构形式上简明清新;在版式上既体现学术的严肃性,又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丛书一定能在大学生“精神成长”的历程中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思想资源,为造就既有渊博的学识、又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高尚人格的和谐发展的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