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人才服务行业协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录取的人员均为我院学子。对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文理学子”与“文理教育”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进入复试的6个人中,文理学院独占四席,而笑到最后的两个,居然全都是文理学子。这说明川师大文理学院的教育和培养是成功的!”在3月30日举行的成都“大学生就业•创业与发展”论坛上,原四川省人事厅厅长,现省人才服务行业协会魏阿庆会长主动提及此事,言辞中流露出对“文理教育”成效的肯定。
据省人才服务行业协会杨一平主任介绍,此次招聘活动是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在政策上并没有特意倾向在校大学生。招聘的流程参照公务员考试的程序,分为笔试、面试两大部分,对考生的公文写作、电子表格制作、方案设计与策划等能力都有具体灵活的考察,达到了“准公务员考试”的级别。
“我们更注重综合素质的考察。如果成绩不好,知识水平不够,肯定不能胜任;但如果只是成绩好,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一样很难适应工作需要。所以对应聘者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杨主任表示,“这次招聘是非常公平的,对不同院校的考生一视同仁。本来我们以为,可能公办院校,尤其是本一本二的学生,竞争力会更强些,最后却发现录取的都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并且还是同一学校培养出来的,我们确实是有些意外。”
本次招聘,我院学子表现如此不俗,难道有什么出奇制胜的“独门法宝”吗?被该协会录取为《四川人事资讯》编辑的传媒系学生范吴暇同学说,能够被录取,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在学院就是《文理学院报》的编辑,具有采访、写作、排版等方面的相关工作经验,现在到单位可以直接上手;而且,学院还有大量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学生状态”与“工作状态”的不同。学院的这些平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我觉得,我能够被录用,真应该感谢学院的熏陶培养,感激学院诸多教育平台对我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同时被录取的贾兴慧同学也有类似的感受。贾兴慧是我院经济系的大四学生,她提到,在校期间,自己作为组织委员,组织、参与了党建和社团很多活动,得到了充分锻炼,而这次招聘面试组老师恰恰对党建工作非常重视,对其中的组织细节有详细的考察。“本来和我一起竞争的还有一个是有两年工作经验的,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我。我觉得学生干部工作方面的经验,是我能够我胜出一个重要原因。” 贾兴慧还对学院丰富的图书资源非常感兴趣,我们电话采访时她正在图书馆看书,“去图书馆成了我的习惯,这使我收获很大。”
对此,杨主任表示赞同:“我们用人单位都希望职员能够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那些有实践经验,业务熟,上手快,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肯定是我们的首选。比如这次录用的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责任心也强,为人处世稳重而不失灵活,写作功底又好,我们当然会喜欢。”杨主任还透露,本来复试中还有一个文理学生也非常优秀,但因为名额所限,最后只能忍痛割爱。
我院韩珩董事长为我院学子的优秀表现感到欣慰,他表示: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念;欣喜的同时,我们更要理性地反思不足,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素质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安晓鹏 刘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