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以来,这样的一幕经常在校园“上演”:有的同学为了图新鲜,闯进绿化地爬上枇杷树摘取并未成熟的果实,甚至有的直接将结了果实的树枝一并折断,短短一周的时间,满树的果实被摘得所剩无几。
其实在此之前校园也曾多次留下了这样的“劣迹”:去年11月17日晚,一名晚归的男生把一棵幼树当成了“依靠”,结果幼树因不堪重负而拦腰折断;今年4月16日,学生公寓四号楼外一棵挂满果实的樱桃树遭遇灭顶之灾……
在校园内,你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垃圾桶的旁边躺着一个易拉罐、一个牛奶盒;明文规定不得带饮料和零食进入教室,然而教室的抽屉里总会出现很多吃剩的东西;校园的草坪也总会被人开出一条条小道,于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个别同学缺失校园公德意识。
“遵守公德”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被列入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然而为什么在大学生的身上还会出现缺失呢?我们的同学不是不明白,只是在有些人看来,或许这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于是并不在乎这类小事。正是这种忽视“小事”的思维和不在乎“小事”的习惯,促成了个别人的不文明行为和习惯,导致了公德意识的欠缺。
自以为能干大事的人,往往忽视身边小事,不在乎个人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事实上,正是类似随手扔纸屑这类让人不屑一顾的小事,往往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和公德意识的高低,甚至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甚至一个国家的前途。
美国人福特在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因为拣起了门口的一张废纸而击败了条件优越的众多应聘者。公司的董事长对他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所以我录用了你。”福特就这样进入了这家公司,使这个公司不久就以“福特公司”而扬名天下,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据鳌头。可见,一张废纸、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并不是什么小事。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本文开头反映的问题并非它原有意义上的一件小事,道德水准和公德意识更不是一件小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因事小而不予以重视,正是许多不文明行为的由头。
校园公德考试,你及格了吗?希望每位同学在这场考试中都能取得好成绩。
(文理学院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