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传媒系系主任王释
“一号机位,稳住,三号机位准备,5、4、3、2、1,切!”第四届科技文化博览节开幕式暨2007级新生迎新晚会直播工作区内,晚会直播总导演、传媒系主任王释正用对讲机分配工作。他双眼注视着显示屏,从容有序地调配、指导晚会的摄制。
舞台两旁的大屏幕流畅地展示着晚会的精彩实况,观众区座无虚席、欢声阵阵。通过大屏幕,观众们不仅可以看到舞台上的现场表演,还可以看到晚会不同方位、多种角度的精彩。同时,更多的人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学院内网收看到晚会的现场直播,感受我院科技文化博览节开幕的精彩景象。丰富多元的传播方式,使本届博览节更加绚丽多姿、光彩夺目。
我院传媒系师生全程负责了此次晚会的摄制工作。用他们的话说:我们用镜头见证了精彩的博览节。
师生并肩作战 共挑直播大梁
“从首届博览节开始,传媒系就在构思由学院自己录制晚会节目了,但当时还不具备直播条件,设备缺乏,人力也不够……”,王主任说。
要直播一场晚会,所涉及的工作是复杂而繁琐的。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怎敢揽瓷器活。整个晚会的拍摄与制作要求各个方面都必须准备充分,各个环节都必须衔接到位。从舞台调度、镜头切换到最后的信息合成,并不是只要有设备就可以完成的。直播工作更需要专业的精神、扎实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
在第一、二届博览节中,传媒系师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录播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了第三届,传媒系在设备、专业人员配置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传媒系提出了直播的要求,并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学院各职能部门如信息中心、设备管理中心、后勤服务部门、教务处、分团委也对直播工作给予了很多的帮助,保证了各环节的顺利运行。06年的博览节,虽然是首次直播,但因为大家团结一致,所以制作出了一台不错的晚会直播节目。
2007年,第四届科技文化博览节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走向我们。对于直播来说,这就意味着更加大的挑战。17日晚上,在直播工作区内设有四个机位,包括一个摇臂,3个机位由05、06级的同学操作,戴安烈老师负责摇臂,镜头切换和音响控制由执行导演陶琳娜负责,技术和设备支持由魏文世负责,王主任负责整个晚会直播的协调。此外,传媒系还自发组织了以学生为主的“后勤服务队”,以确保直播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生方面,以05、06级同学为主,05级学长带着06的师弟师妹负责三个重要镜头摄制;另一方面以陶琳娜、魏文世、戴安烈等老师在摄制同时,为同学们指导操作和技术技巧。
经过了前三天的排练和预演,大家熟悉了环节、增进了交流,这为直播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日晚7点,晚会开始了。群舞《千手观音》是整台晚会的焦点,在直播过程中,舞台上的表演美仑美奂,屏幕上的画面由高空大全景的俯拍到演员表情的特写,从利用灯光烘托气氛到运用镜头推拉摇移表现动态节奏,镜头的自然过渡和切换,使观众能从各个角度看到舞台上的表演,给予了观众心灵上的享受。
晚会落幕了,直播结束了,领导和同学对直播工作人员大加赞赏,学生家长也打电话来说直播晚会为开幕式和博览节营造了声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明确自身定位 做好直播总结
一台晚会的直播工作要求舞台调度、镜头切换和信息合成三个方面的配合,这其中还涉及各部门的协调、机位的分配、信号的传输等工作。“每一步都是难点,每一步都很重要,而我们把这些重要的现场工作让同学直接参与进来,就是想给大家营造一个实战环境,让大家充分得到锻炼”,王主任告诉记者。
“虽然我对学生的总体水平有信心,但在直播现场还是为他们捏着一把汗。”王主任说到。当然,这是王主任对同学们提出的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殷切的期盼。“虽然从整体上看,我们克服了困难,完成了任务,直播也一届比一届好,但我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王主任对能在这样的直播中找到问题感到高兴,“把缺点找到了很好!”我们只有找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比如同学们的知识和技能还是不够扎实,这是有100多场晚会直播经验的王主任真切的话语。
在实战中成长 让实战检验成果
王主任和传媒系的老师通过晚会直播,看到了同学们的成长和进步。两天之后,他们又迅速投入到“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四川赛区决赛的拍摄和后期录制工作中。这次录制工作,无论从技术手法还是专业精神,同学们的状态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老师和同学们都感觉到通过实战取得了很多惊喜的收获,谈到了这种实践的锻炼,王主任给记者讲了一个细节:每次晚会直播,有很多同学会自发跟在摄制组后面,观察、学习、提问,同时做好记录。工作结束后,大家立即召开分析会,老师和同学坐在一起,分析镜头,寻找可以完善的地方,并商讨解决方案。
通过实战,除了专业技术的提升之外,王主任更希望培养大家一种专业精神和人文精神。他说:“对每一个人来说,精神很重要。靠技术只能谋生,靠心灵才能谋福。我们应在人文精神、理论规范、专业精神三个方面综合发展,成为真正有素质、有理想的文理传媒人。”
最后,王主任希望全系的师生要戒骄戒躁,不要做井底之蛙,应做到“抬头仰望星空,俯首回视心灵”,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不断成长。
(记者:王科 何康)
工作人员心声
※杜凡(传媒系学工办主任)
直播当晚,当我看到同学们直接参与到晚会的工作中,看到工作区忙碌而有序的状态时,我很高兴,我为大家的成长感到喜悦。直播晚会给了同学们一个实战的机会,这种课堂外的教学实践,是同学们极好的锻炼方式。
※陶琳娜(传媒系教学秘书、GTV青年电视台台长)
虽然在课堂上我与同学们的交流很少,但在课堂之外我们接触很多,比如在GTV节目制作、晚会直播等。同学们在实践中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让我感动。
※魏文世(传媒系设备管理员)
我和同学们一起负责博览节开幕晚会和“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的设备保障工作。从前期准备、现场摄制到后期整理,大家很不容易,也很辛苦。
这次直播,我们动用了摇臂、视频切换台、data vedio、调音台等设备。整个摄制过程中,许多环节需要协调,困难不小。可以说直播工作带给我们的是一场全面的考验与锻炼。
※王成栋(传媒系05级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
王主任曾对我们说:干得好直播工作,就能干得好一切。通过晚会直播的锻炼,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直播工作除了要求我们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技巧外,还要求我们具备专业精神。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在实战中多学习、多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