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文理要闻 -> 正文
我院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践行“三让准则”纪实
2009-11-06      www.scnucas.com

“创办学生满意的学校,培养社会满意的学生”是我院既定的办学宗旨,院党委在贯彻实施这一办学宗旨的过程中,将“两个满意”分解为“让学生成长,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三让准则”,使之更具有指导性和指向性,成为我们的具体工作目标。

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我院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践行“三让准则”纪实

2009年金秋收获之际,我院继2009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6.47%、76名学生成功考研之后,新一届招生工作又传喜讯:今年报考我院的学生人数和我院录取分数都居全省同类学院首位。

在“招生”和“就业”两个硬指标考评高校办学水平的今天,四川师大文理学院用五年的办学经历告诉人们,实践证明,其办学思路和办学方针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其践行的“三让”(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办学准则和办学方向,赢得了各界的好评和褒奖。

回顾走过的历程,盘点累累硕果,事实不可辩驳地证明:我院办学方向和管理策略是正确的,不仅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且在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中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效果显著。

尤其是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以来,我院用探索和创新精神,通过不懈的实践,建立起一套适应新机制运行和新时期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管理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可喜的业绩,办学成果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乃至全国独立学院前列,实现了学院提出的“创办学生满意的学校、培养社会满意的学生”的办学目标,赢得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被四川师范大学称为“新机制办学实践的一个成功范例”。

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我们将在董事会决策的指导下、在院长带头实施下,激励全院教职员工同心协力、紧密团结,为学院科学健康发展竭智尽力、奋勇拼搏,共同创造文理学院的美好未来。

现将学院五年来践行的“三让”办学准则和办学方向作一梳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让学生成才,重在营造优美的“育人磁场”

学生成才,明确的办学方向是重中之重。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诞生的新生事物,是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没有现成的先例和规律可资借鉴。我院作为四川省第一批被教育部批准举办的7所独立学院之一,2004年举办伊始,就确立了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明确了学院精神文化内核,那就是:建立服务型的教学及管理体系,树立教育管理服务观,培育优良教育管理文化;确立了“文以养德、理以求真、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和“创办学生满意的学校,培养社会满意的学生”的办学宗旨,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和“以事为先”、“以业为大”、“以和为贵”、“黑白猫论”的人才评价标准;倡导终身学习和反思的习惯,创建学习型学院;关注教职工工作生活质量,提倡“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和“同发展共分享”;提出“教学和科研永远是第一位的”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

这些学院精神文化的根本,就是“创办学生满意的学校,培养社会满意的学生”。学院围绕“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开展教学服务工作,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建立起完善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新体系,逐步探索出一条“能力突出、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大量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历届毕业生都以优异成绩满意就业。

09届2358名毕业生中,有554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00余人次获得奖学金和荣誉称号,25人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117人获“校级优秀毕业生”,89人获“院级优秀毕业生”称号,2人评为“四川省抗震救灾优秀大学生”,76人考研成功,外语系05级英语专业62名同学顺利通过“2009年全国英语专业八级等级考试”,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6.04%。今年我院的招生持续火爆,本科文科、理科第一志愿都实现满额填报,连续4年居同类院校文科录取分数首位,新生报到率超过85%。

经过几年的努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收到良好效果,学院顺利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从十年前办学伊始的309名学生到如今的万人大学,文理学院为23000余名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社会培养了17000余名合格的本、专科毕业生。另外,文理学院还为500多名教职工和300多名主要由农民工、下岗职工组成的后勤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我院根据素质教育的成果经验编写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由高教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成为全国高校第一套素质教育系统教材……办学成果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乃至全国独立学院前列,被四川师范大学称为“新机制办学实践的一个成功范例”。“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百强名单》中,文理学院名列前茅。

事实证明,我院办学方向正确、办学效果显著,获得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认可,学院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日渐提高,文理品牌基本形成。

在学院09年招生就业工作会上,董事长韩珩组织参会人员学习温家宝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时的讲话时指出,我们细细品味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不难发现,我院确立的办学理念,倡导的学院文化、精神,以及对系主任、学院的各级干部和员工的要求,符合温总理对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这些要求,这更坚定了我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信心。

让家长放心,重在铸造值得信任的“优秀团队”

中国的家长是世界上对孩子最为牵肠挂肚的那一批人,怎样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管理和教学至关重要,因为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工作状态,家长们都直接和间接地看在眼里。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带着一种信任和期待,这也为打造学校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内涵式发展智慧冲关的关键时刻,学院精神文化建设对服务管理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内涵式发展要求和全国优秀新型高等学府特征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对此,学院于2005年、2006年相继出台《关于推进规范化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把规范化服务提到制度化建设的高度,要求广大教职员工心无旁骛地把全副精力和工作重心集中在学生身上,面朝学生,一切以学生满意为第一标准,不断探索和采用更科学、更有实效、更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向教师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每一个教学环节要质量,由此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为此,董事长韩珩强调:传承办学传统,提高文化自觉,要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希望建立一个以诚相待、宽容、理解、平等、关心他人、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的团队,一个和谐的团队,一个共同追求愉快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团队。这个团队的建立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宽广的胸怀、无私奉献与服务精神;需要我们每个教职工在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环境下,把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于我们的学生。

目前,关爱、信任、尊重、理解、宽容与互助精神正在渗入到文理学院每个人的心灵,支配每个人的行为。全院教职工坚持学习与反思,修德修才,以达德才兼备的境界。教职工坚持在思想上、学业上、生活上服务于全院学生,全员育人渐成气候。辅导员利用休息时间逐一走访学生公寓,与学生交心谈心,摸清学生思想动态,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把思想工作延伸到寝室和校外。学院对饮食卫生、疾病防控、饮用水检测、消防安全器材检查、学生食堂价格与质量等工作实施专项检查。学工部坚持每周三学生内务大检查制度,结合辖区派出所的治安情况通报,及时检查和排除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以学生之忧为己忧,以学生之乐为己乐,切实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心系学生冷暖安危,文理学院的服务型管理体系,以制度化、亲情化、细微化为特征,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校园文化个性,教职工在服务中提高了职业素养,学生在关爱中得以健康成长。

温家宝总理说:“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师大高林远书记、周介铭校长在谈到文理学院的发展时多次提出,希望文理学院办出特色,要充分利用新机制的优势走创新之路。

文理学院“一切以学生满意为第一标准”就是特色,就是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就是高等教育机构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让社会满意,重在塑造社会必需的“合格产品”

在新的历史转型时期,培养什么样的有用的人才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特别是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之下,用正确的理想去影响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办学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将道德品质放在第一位,只有让学生在具有优良品质的前提下,他们才能充分发挥所学之长,为社会服务,让社会满意。

学院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风建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社会使命感、责任感,促进他们全面成才。

据用人单位反映,我院毕业生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一是专业技能强,学院专业设置紧贴市场,强化系统的专业训练,并且按照“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抓好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建设,从而使我院毕业生就有较强的竞争力;二是适应面广,开设通识课程打好了学生的基础,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三是工作认真,肯吃苦,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立足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打基础;四是创新和再学习能力强;最重要一点是品行端正。我院学生会做人、会共处,具备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

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我院党建工作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和十分显著的特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独立学院的一面旗帜。

我院于2004年9月成立党总支,随着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党组织的发展健全,于2007年9月成立了院党委。几年来,学院党组织在保证学院办学方向、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校风及学院文化建设,以及学院事务性工作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坚持把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把加强师德与学术道德建设,端正学风、院风和凝聚师生员工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为学院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党委把“党建”与“德育”工作融合创新,在“规范”和“创新”中找准工作的抓手、明确工作的重心,使党组织在重大问题、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上“言必行,行必果”,用实际行动做到“有为有位”;党委开展的“杰出青年进校园”、“牵手‘我的长征’”、“青春励志・和谐校园――公益直通车进校园”等活动有声有色,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思想觉悟;党委牵头设立的“党员助学基金”、“爱心助学基金”,创新和发展了“造血式”贫困生帮扶模式,引来央视的关注;院党委在全国独立学院中率先创办党建刊物《文理先锋》,并在全省独立学院中首家获得省级内部刊号,成为了加强党员队伍思想建设的重要渠道。先后荣获师大校党委颁发的“党员发展工作优秀奖”和“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党建工作在独立学院发展过程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客观条件的需要,更是党和国家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对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009年8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与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时说,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以高尚人格、渊博学识、廉洁形象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不仅成为合格的高校领导者,而且成为学校师生真心敬佩的人生榜样。

我院董事长韩珩指出:我们以“三个有利于”和“老师高不高兴、学生赞不赞成、社会满不满意”作为学院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就不再为“谁管谁”、“谁负责”等问题争执不休,也不再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纠缠不清。我们要吸取其他地方或单位因管理机制问题导致严重后果的教训,提前防范,以免在这些问题上无谓的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我院以此为鞭策,党政同心同德,密切配合,一切围绕学院发展和“学生成长、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开展工作,努力消除内耗,心无旁鹜,把全部精力用到工作中。这些模范带动作用,被大家引以为榜样,团结一致,专心致教致学,师生和睦,校园和谐,校风良好。

同所有行业一样,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性,特别是以为社会培养中高级人才的高校,尤其如此,承担着极大的责任和使命。令我们欣喜的是,学院的办学理念、治学方略和管理措施,被客观效果证明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经验,并且不容置疑足以指导教职员工今后的工作、指引学院沿着健康发展的轨道继续前进。

上一条:我院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出色完成阶段性任务 下一条:四川电视节影视专家来我院讲学

关闭 【打印】  【收藏】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邮编610401) 成都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1269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102000211号